和华青云兄关于中国的文艺复兴的讨论
华青云兄 2月 23日在自己的博客发表题为《谈谈文艺复兴大业》的博文:
2004年,我首先提出中国文艺复兴梦想,当时顺便还提出“三大人文精神”,不过响应寥寥。我也没有气馁,连续两年呼唤民族文艺复兴事业,幸运的是新年伊始,自由主义者们开始响应了,先是刘军宁在《南方周末》等传统阵地发表文章鼓吹他心目中的文艺复兴,而后王怡接着上阵,也谈了一些文艺复兴方面的想法,不过,他现在皈依基督教,他谈的与我所想的大相径庭,虽然我的母亲也是基督教徒。
春节期间,我与母亲再次发生冲突,原因就是她主张那套让我感觉把中国传统春节氛围全部冲淡了——不让放爆竹、不贴春联、不给祖先烧纸、生病不让看医生,甚至不喜欢亲朋来来往往,与我期望的差距太远。母亲辛苦一辈子,很多事情我都尽量不违背她的意思,包括她信仰那带有原教旨色彩的基督教,但是当今天作为家庭唯一的儿子或者传统意义上的“掌门人”时,母亲与中国现实偏差太远已经不符合我开门立户的主张,所以我要按我的意思做了。我尊重她信仰自由,但是别干涉太多,中国的事情必须结合中国的传统办。
中国一些自由主义者大部分是基督教徒吧,我不知其中像北大余杰、四川王怡他们鼓吹的自由主义思想到底是一种政治信念还是宗教信仰?但是从知识层面来看,那种过分盲目的宗教情怀显然不适合中国。就好比3年前由我这个民族主义者提出文艺复兴构想,自由主义者们看到其中的利害,也想跟进,虽然是好事,但别想偏离国情太远,我们可以吸收西方文明中的进步思潮,但是如果你们想把我们引入西方的糟粕中去,那么请住手!
中国一百年前,确实国人的自信心被击溃了许久,直至今日,仍然还有许多国人盲目崇拜西方,认为中国一切都是错的、甘愿做“东亚病夫”、卑躬屈膝于西方文明甚至糟粕之下,作为民族主义者,我一直想告诉国人其实你们可以挺起脊梁了,我们的传统文明以及新生文明中其实还是有很多令人引以为豪的东西,但是估计短期内收效甚微,所以我鼓起“民族文艺复兴思潮”,目的也只有一个,让国人相信自己。
不过,作为民间思想家,在没有成为主流之前,受强势排挤是无法避免的,估计在自由主义者们之后,执政阶层也会接收“文艺复兴思想”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中共90年代以来一直靠民族复兴思想来解决执政危机,这次我推测更不会放过机会。
不管怎样,我还是希望国家富强、民族腾飞,即使内部有竞争有冲突,我希望还是以和为贵,但明智地告诉大家,在中国推广一种思潮,如果抛弃传统、抛弃民族主义必败,中华民族这数千年来一直是东方“文明冲突中心”,冲突的结果总是中华同化其他民族文化成果,形成自己崭新的文明,这就是华文化传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由来。
小饿看罢回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儒学(或称国学)热,当一种现象被炒的火热甚或甚嚣尘上时,我们可以认为它以前是这样,现在不是这样了,就如同现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其实这个社会早已不和谐一样,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周边在韩国在日本得到了保存?为什么时下韩剧如此流行?这是个很尴尬的局面。
我想到的是柏杨先生的酱缸理论,中国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同时,也如同一个千年的酱缸,积淀越深厚,腐蚀越厉害,传统在中国得到了保留但是变得迂腐;外来文明在中国也能吸收但是变得走味。
看了仁兄的文章,我有一个感受,一般都说长者传统,但在21世纪的今天,在中国为传统主义呐喊的往往是内心热血沸腾的年轻人。这是个很值得深思的现象。
翌日,华兄专门发表了一篇题为《答饿食伊同学:关于海纳百川》的博文:
你提的问题很尖锐,我提文艺复兴时,当时就有些遗老遗少跑出来,说中国的文艺复兴是儒家或道家的复兴等等,我本人并不喜欢儒家,因为历史上其劣迹斑斑,我更喜欢大法自然的道家一点。
不过,任何一种既有思潮既然研究他,就有人希望借此掌握话语权或获得世俗的重视,这是很普遍的世俗规律。按现在人类对待文明的态度,不可能再采取“焚书坑儒”或宗教裁判所这种极端的形式去戕杀异端、异己和异见者,一般还是遵循多元并存求同存异原则,看其自己发展或者说自生自灭。既然他们要融入时代,肯定得面对改良,所以每种思潮都在变化之中。
对待传统或外来文明,我们可以剔除糟粕汲取精华,也可以自创新思想、新理论和新学术,所以对于文化研究者,在一个多元文化大染缸里未必是坏事,那要看你自己的智慧和选择,汲取只可能来自自身,如果你吸收糟粕,那自然是千年沉疴,如果你能汲取进步文明,那你就可能是跨时代的大师。
作为主流,一般如果不受政治强加干涉的话,人民自然会选择正确的。有人说当年共产主义思潮在中国能落足是政治干涉的结果,其实我现在想想觉得还是中国人民自己的选择,那时到处是穷人,当然接受左派政党“平等、均富”的进步口号,更何况毛泽东这个人善于因势利导,与当时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结合起来,就这样让共产主义在中国生根了,虽然后来同样因为他死了那么多人,但是这是中国历史的惯性,过于迷信权威和皇权,自纠错行为来得缓慢。就算“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吧!
有些东西完全可以超越政治思潮、世俗权力、主流影响,成为人们理性汲取和创生进步文明的原则,我提出的就是三大人文精神:独立思考精神、批判精神、爱与关怀,有了这三点,基本可以保证世俗许多行为包括政治狂热、宗教狂热、信仰狂热不至于过激而失去理性。
在这三点基础上谈任何一家思想的复兴,我觉得才会具备兼容并蓄和纠偏特征。
以下为小饿再次回应:
你的三大人文精神我是基本上同意的。
不过谈到中国文艺复兴这个大的论题,我有一点自己的观点,仁兄认为中国文艺复兴是大法自然的道家的复兴,我想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构建一元文化总有些削足适履的嫌疑吧?似乎也在开倒车.更何从谈起具备兼容并蓄和纠偏特征呢?
中国文艺复兴应该是回到先秦百家争鸣时代的盛况,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一脉相成的传统上造了一个断层,文革十年又是人的异化,80年代以来,当我们敞开国门,觉醒的人民重新拾起这个老祖宗留下来的家传宝时面临更多的彷徨.每一个思潮都有其积极用世的一面,也会有其消极避世的一面.儒家一开始也不是那样,经过程朱理学的糟蹋才变得这样.
面对学者明星化,学术界的普遍浮躁,我怀疑某些人是否有如仁兄的诚意,鼓吹文艺复兴,是在为自己众生喧哗找一个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