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漫长的叙述

  余华的漫长的叙述——《在细雨中的呼喊》、《许三观卖血记》及《兄弟》
  商业写作时代的失禁:五十六碗三鲜面的《兄弟》
  文/饿食伊
    
  [内容摘要]通过对余华写作的习惯、成长的记忆的分析及与《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在写作手法和内容上的对照,引出余华小说缺乏阅读的期待。
  [关键字]误入写作的窄门 婚姻与伦理道德的背叛 记忆 先锋性 寡妇情结
  [正文]《兄弟》应该是余华迄今为止又一部满意的作品,这从他的《后记》里可以看出。每一位作家都希望自己的某一部作品作为经典传世,于是都在努力,好的总是下一部,以示总在不断追求进步与超越。这本是好的,可余华偏偏标榜自己走一扇窄门,耶稣说,你们要走窄门,因为宽阔的大门的路并没有多长,这也是好的,失败的是余华择窄门不善,误入了厕门(厕所之门)。
  余华喜欢用的一个词是“叙述”,从《活着》叙述的欲望,《许三观卖血记》叙述中的理想,都《兄弟》一个世纪的漫长叙述,直到叙述欲望的消失,余华不过在为回到传统叙述和传统思想及才思的日渐枯竭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
  如果《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在叙述上还有特点的话,《兄弟》就真的没有特点了。
  如果不读余华的其他小说,全面排除阅读经验的干扰,这的确是一部可读性的作品,我们可以就如作者所说的一样,把它当作是揭露本能被压抑、命运惨烈时代的罪恶及伦理颠覆、浮躁纵欲的众生万象的一部力作。但我发现,它只不过是将《在细雨中呼喊》这部小说重新组织,改变了叙述方式。
  《在细雨中呼喊》的故事发生地——农村南门,变成了《兄弟》的刘镇,可能是余华为了突破限制,该写写城里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了。但余华笔下的县城,与他的南门只是文字上的不同,怎么看怎么都像南门。
  《细雨》的人物:以孙广才为中心,上有父亲,下有三个儿子,孙光平、孙光林、孙光明,中间是他的老婆。
  《兄弟》的人物:以李光头为中心,两个父亲,其中一个是继父宋凡平,母亲李兰兄弟宋纲及女织工林红,及赵诗人、刘作家、余拔牙、童铁匠、大小关剪刀、苏妈等,日后李光头发迹这些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恩恩怨怨与《细雨》中如出一辙。
  《细雨》用第一人称叙述,我孙光林既是见证人,也是主人公。中心故事为孙光林的成长的烦恼,但孙光才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兄弟》用第三人称叙述,主人公是李光头。中心故事的李光头的发迹史。
      
  这样一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两部小说的关联性。如果上面这些证据还不够的话,我们还可以做一些比较。
  在两性关系上,李光头和孙光才都的婚姻的极端的背叛者。在余华的小说中经常有对寡妇的描写。孙光才与寡妇勾搭成奸,李光头更是兼于寡妇、嫂子通奸。在一夫一妻制实施后,在一个道德社会里,对婚姻的背叛,乃是重大的罪过。《兄弟》在正统的道德语境中表现为一种语言的狂欢,余华似乎天生对女人有仇,李光头的暴富更多的是一种天下美女尽为我享用的心态的展示。
  同时联想到《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在得知许玉兰和何小勇发生关系,许一乐即为二人的结晶后,不免到林芬芳那里寻找心理的平衡,林芬芳也曾为许三观经心考虑过的婚姻的对象,算是做为一种补偿吧。李光头曾说,从哪里跌到还从哪里站起来。李光头做的结扎手术实质上是对道德操守的一种自我阉割。李光头在其兄弟宋纲死后占有苦恋对象兼嫂子的林红,与其说是一种变态的补偿,不如说是余华在伦理低线上的一次自我放逐。刻意的追求写作的窄门,只能将他引向污秽不堪的文字厕所。
  余华始终也未能跳出他的写作圈子,一部作品往往与作家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余华在谈及创作时,我们不难发现——记忆,记忆就是他创作的全部。正是因为倚重自己的记忆,他才炫耀着他那内心的真实,以期文学出现奇迹。
  奇迹出现了吗?如果把余华及先锋派小说放到世界文学的范畴,中国作家苦苦上下求索的先锋小说,比起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川端康成等一些大师来,简直就如小巫见大巫,丝毫看不出其先锋性。
  余华记忆中的世界,实在太贫瘠了。石板铺成的大街,发出嗡嗡声响的木头电线杆,医院,这就是余华小说中的城市;然后有一条小路,通向农村,从窗户望去,除了农村还是农村,农村的景观就在余华的心里扎下了根。
  余华在做了五年牙医之后,不愿为医疗世家再添光彩,因创作进了文化馆。五年牙医生涯不算长,可这段经历构成了他今后观察世界的方式和角度。进医院的人,看不看医生。总是有病的,表现在小说中就是病态的世界。
  在余华的小说中总是“在街旁撑着一把油布雨伞,下面摆张桌子,桌子上房着大小不一的拔牙钳子和大小不一的牙齿。”(《兄弟》、《在细雨中呼喊》)
  余华对寡妇题材的青睐,也使得氓夫浪子与寡妇的相间被安排在河边,寡妇或内心苦闷或因与婆家吵架,独自一人来到河边洗涤衣物,浪子无不善解人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妨共私奔——如此模式化的枯燥叙述实在缺乏阅读的期待。
  [阅读书目]《兄弟》《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余华创作随笔)《中国先锋小说精选》(评论部分)(陈晓明主编) 《十作家批判书》《1998年07月29日余华等人采访录》(职业作家生存状态报告)


余华的漫长的叙述
https://dongjunke.cn/posts/2006/06/16/44446.html
作者
小饿
发布于
2006年6月16日
更新于
2023年3月23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