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突然开放评论先审后放功能,释放了几个信号?

新浪微博官方账号@微博管理员 在2月28日下午5点04分发微博称,向所有头部用户和会员用户开放评论管理功能。这一做法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微信公众号的评论留言功能,「微博要搞一言堂么?」许多网友在该条微博下评论表示担忧。

所谓的评论管理功能,就是允许用户对自己微博下的评论「先审后放」,即收到的评论不会直接在前台显示,只有通过审核的才能显示。

其实开放「先审后放」功能,微博并不是第一家,这一论坛、博客、门户网站就存在的技术,最早是用来阻止垃圾信息的,到了2008年以后就成了引导舆论的工具。而且微博开放「先审后放」功能也不是第一次,2017年微博官方已经对部分媒体账号和政务账号率先开通了评论管理功能,支持媒体微博、政务微博自己管理博文下面的评论,「传递更为积极的讨论信息」。

而这次微博针对头部用户和会员用户开放评论管理功能,在我看来,不单单是为了引导舆论,至少释放了以下四个信号:

1、微博拥有甚至比微信还要广阔的创业前景

何为「头部用户」?微博官方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透过媒体报道的只言片语,我们可以将微博的头部用户简单地理解为,每个月阅读量超过10万的账号,截止2017年底微博上这样的用户41.8万个,头部账号拥有的粉丝增量达到全站用户粉丝增量的 45%,带来的阅读量超过微博平台全部阅读量的50%,微博为这41.8万个头部用户配备了332人的运营团队,今年考虑增加到600多人;相应的内容审核团队将增加至2000人,2000人什么概念呢?天涯最火的那几年内容审核编辑也才50人左右。微博即便有如此庞大的编辑团队,还要将评论管理功能开放给头部用户,可见这是足够大的生意。

2、微博为合作伙伴提供更稳健的商业化平台

2017年12月,微博官方宣布,微博自媒体收入207亿。微博不甘于做平台的提供者,这几年微博一直深耕信息流、搜索功能的商业化,一方面,借力政府整治娱乐明星刷热搜榜低俗炒作,规范搜索广告投放的渠道,收割搜索领域的利润;另一方面,加强对信息流曝光权重的控制,分享企业用户、营销大号通过微博带来的收入。根植于微博的商业体,不单单是用户,更是微博的合作伙伴。

在这样一个政策不明朗的环境下,如何最大程度的规避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微博可谓是做了不少创新。对头部用户和会员用户开放评论管理功能,可以看做是微博从法律层面彻底厘清了平台与用户的权利与责任,「评论先审后放」功能开放后,微博网友的担忧不无道理,微博有可能成为一言堂,但从商业经营角度来说,微博赋能给头部用户,既能弥补合作伙伴信息安全把关不严的短板,又没有泄露有关部门的监管通知,可谓是一石两鸟。

其实,微博近些年在用户自我审查的教育上也是不遗余力的,比如早期的社区专家裁决体系,去年的微博监督员招募……微博开放用户管理权限,使平台更趋社区化,一个个账号越来越像一个个独立的站点,操作也越来越复杂,它跟微信走的完全是不同的道路,这也是微博无法更深层次渗入四五线城市的原因之一。

而对会员用户的开放,大概只是为了撇清平台付费用户的法律风险,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会员用户的沉没成本太大了。

3、意识形态领域技术推动互联网的全面溃败

从Goole不肯屈服内容审核退出中国,到Facebook招聘3000人内容审核团队,到今日头条被约谈,到微博开放给用户评论管理功能,大数据、机器算法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能看到互联网巨头们在意识形态领域依然没有依靠技术做到天衣无缝,最终还是靠人海战术去迎合某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即便是Facebook也因用户直播自杀、种族歧视,长时间未删除而饱受争议。

4、产品经理时代远去,运营人时代已经来临

这个时代是互联网创业最好的时代,也是互联网创业最烂的时代。好的时代是因为互联网发展数十年,产品经理的能力、行业标准已经很成熟,把产品做好就能招徕用户,就能盈利;烂的时代是,风口太多,产品同质化太严重,单纯靠技术、算法推动产品,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用户对内容的需求。这时候就要靠运营,使产品在氛围、调性、认同感上与同类产品拉开距离。而运营人在互联网发展的道路上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关于运营的理论、标准远远没有系统化、普及化,即便是资深的自媒体人,对运营也是一团浆糊,运营人极度稀缺,大批的运营人在各类公司野蛮成长。

随着微博对头部账号的赋能,一个账号就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的现象会出现井喷式发展。开放评论功能给用户,从另一个方面看,微博放弃了单纯靠算法的方式呈现内容,引入人工干预会让内容更多元化,满足各圈层用户的需求,而不是像算法平台一样单纯迎合用户的猎奇心理。单单就明星群体,动辄一条微博上百万的评论,势必会催生出更多的运营岗位,而不只是叫做新媒体编辑。


微博突然开放评论先审后放功能,释放了几个信号?
https://dongjunke.cn/posts/2018/03/01/58299.html
作者
小饿
发布于
2018年3月1日
更新于
2023年3月23日
许可协议